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LLC谐振变换器典型分析方法对比
    颜湘武,刘新新,孙 磊,吕 正
    2020, 35(4):128-132.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17
    [摘要](1522) [HTML](0) [PDF 1.08 M](5269)
    摘要:
    LLC谐振变换器可以在高频运行的同时实现软开关,对于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和效率意义重大。基波近似法和运行模态分析法是现阶段研究LLC谐振变换器的2种经典方法,但目前缺乏针对二者在电压增益精确性、效率、应用场合等方面的研究。该文首先分析这2种方法的原理;然后,在PSIM环境下对LLC谐振变换器工作模态进行仿真分析;基于LLC运行模态,在仿真电路中对比2种方法下的电压增益精确性;最后,基于峰值电压增益选择谐振参数,搭建1.5 kW/28 V输出等级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在下谐振区,基波近似法的电压增益比实际低10%~15%,而运行模态分析法迭代出的电压增益在全频率范围内与实际增益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基于运行模态分析法得到的谐振参数应用于样机时具有更高的效率。
    2  基于电压稳定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最优规划
    程 杉,许林峰,孙伟斌,苏高参,冯昱璋
    2020, 35(4):3-12.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01
    [摘要](1475) [HTML](0) [PDF 1.09 M](6261)
    摘要: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无序规划及不合理配置会对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构建基于配电网电压稳定指标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最优规划模型。此模型同时兼顾了充电站建设投资的经济性和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以及供电电能质量,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和便利性。为求解模型内含多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具有收敛速度快、寻优精度高的改进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最后,基于IEEE 33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3  电力中长期交易中的合同电量偏差考核机制
    陈中元 林哲敏 何 川 钱寒晗 张 智 林振智 文福拴
    2020, 35(1):31-39.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1.004
    [摘要](1406) [HTML](0) [PDF 955.91 K](1837)
    摘要:
    在电力现货市场建立之前,中国的电力中长期市场仍为纯电量交易,合理设计合同电量的偏差处理与结算方式有利于电力中长期交易向现货市场的平稳过渡。在此背景下,研究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电量的偏差考核机制。针对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中的典型偏差考核机制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发电侧偏差处理方法;从全电量交易和合同执行能力2个方面分析市场主体的偏差电量考核风险,在此基础上设计面向用户非全电量交易的固定比例全电量偏差电量结算方式,并进一步提出分阶段的用户侧偏差考核机制。采用以国内某省偏差考核实际数据为基础所构建的算例,验证所提出的偏差考核机制在中长期电力市场中的有效性。
    4  高压直流输电送端电网暂态过电压机理与抑制策略综述
    林圣,兰菲燕,刘健,李小鹏
    2022, 37(6):3-16.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2.06.001
    [摘要](1238) [HTML](0) [PDF 1.54 M](2838)
    摘要: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换相失败、直流闭锁、近区交流短路故障等会导致送端电网暂态过电压,制约输电能力、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首先梳理换相失败、直流闭锁、近区交流故障3种典型故障下直流送端电网暂态过电压产生机理的异同,明确暂态过电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总结现有暂态过电压的抑制策略及其优缺点;最后,针对现有研究尚存的不足,指出剖析不同新能源送出场景的暂态过电压机理、揭示暂态过电压多影响因素耦合规律、构建多时空尺度暂态过电压协同抑制体系等3个方面是未来高压直流输电送端电网暂态过电压研究的重点。
    5  宽电压应用定频LLC谐振变换器的PWM控制策略
    潘健,刘松林,石迪,宋豪杰,熊嘉鑫
    2022, 37(5):80-87.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2.05.009
    [摘要](1117) [HTML](0) [PDF 1.95 M](1790)
    摘要:
    传统频率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存在频率调节范围宽、转换效率低等问题,不适用于宽电压范围的应用场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PWM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占空比实现增益调节。谐振变换器2个下桥臂的开关采用固定的频率控制,开关频率等于谐振频率,而2个上桥臂的开关采用PWM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在PWM控制策略下,明显缩小了谐振变换器的频率调节范围。此外,原边侧开关管和副边侧整流二极管分别实现零电压导通(ZVS)和零电流关断(ZCS),有效地降低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最后,搭建功率为1.5 kW、输入电压为400 V、输出电压为250~500 V的仿真系统和实验原型,验证PWM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6  美国得州“2·15”停电事故分析及对中国新型电力系统供电充裕度的启示
    李政麒,蔡晔,曹一家,李龙,谭玉东
    2022, 37(5):17-24.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2.05.002
    [摘要](1049) [HTML](0) [PDF 1.34 M](1497)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的可靠供应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21年2月15日,受极寒天气影响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生大范围停电事故,影响用户超过480万,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剧烈冲击。简要介绍得州电力系统概况,以时间为主线梳理得州停电事故发生过程,并从电网充裕度、区域支援能力、市场机制3个方面剖析事故原因。最后结合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提出电力气象预测技术应用、新型电力系统电源结构、灵活资源挖掘及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电网网架结构建设等方面的启示,为保障中国新型电力系统供电充裕度提供借鉴。
    7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差价合约电量分解问题
    李道强 龚建荣 李忠憓 高 滢 文福拴
    2020, 35(1):40-49.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1.005
    [摘要](1046) [HTML](0) [PDF 962.22 K](1498)
    摘要:
    差价合约是中长期金融合约, 其应用于电力市场可提前锁定电力价格, 规避现货市场电价波动风险。近年来,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与试点范围的扩大, 电力差价合约在一些省级电力市场机制中得到应用。由于中国现阶段的电力差价合约严格而言为电量合约而非电力合约, 因此必须将合约电量分解为可调度的电力曲线。首先简要论述了电力差价合约的概况, 并从基于滚动修正与基于优化模型2个方面介绍并对比分析了现有的确定性合约电量分解的理论与方法。最后, 展望了在本轮电力工业改革环境下与差价合约电量分解相关的若干问题, 并建议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8  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研究综述
    颜 勤,余国翔
    2024(1):1-12.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4.01.001
    [摘要](1043) [HTML](0) [PDF 1.43 M](4186)
    摘要:
    为解决电动汽车及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和新能源高效利用的问题,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其各单元间源荷储协同交互机理及优化调控策略也成为智能电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光储充放+智能建筑”的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模式因其源荷储一体化、供需互补、灵活调度等特征,成为中国节能减碳、能源转型的发展重点。考虑到其微电网运行模式所要面对的分布式能源强不确定性、孤岛并网运行状态下交互机理不明等挑战,对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各单元模块、关键技术、运行状态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光储充建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面对的挑战。研究成果对挖掘经济激励下各类需求响应资源的调控潜力,保障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参考意义。
    9  高压电缆交叉互联系统的3种优化接地方案
    吴志祥,周 凯,何 珉
    2020, 35(3):135-140.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3.018
    [摘要](93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了限制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降低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电缆护层环流,该文对护层接地方式进行改进,以适用于电缆线路的改造。基于交叉互联接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提出3种护层接地方式的优化方案:护层一端经补偿电感接地、交叉互联单端接地、逐段单端接地。利用PSCAD仿真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并对3种接地方式下不同运行条件的护层电压和环流进行仿真。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3种电缆护层接地方式可以有效抑制金属护层末端感应过高电压,且能降低线路改造后产生的护层环流,可作为今后工程实践的推广方向。
    10  支路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及衰减时间常数计算方法
    曹炜,张正,陈春阳,张捷
    2021, 36(2):31-39.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1.02.004
    [摘要](901) [HTML](0) [PDF 1.03 M](2801)
    摘要: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直流分量对断路器开断能力的影响被密切关注,但针对断路器支路短路电流直流分量计算方法的研究却非常少。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转移阻抗实现支路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及其衰减时间常数计算的方法。利用支路追加法形成节点阻抗矩阵的原理,在已知原网络节点阻抗矩阵的条件下,根据系统短路时网络的特点,使变换后的网络能够方便地进行各断路器支路短路电流直流分量及其衰减时间常数的计算,并归纳出计及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修正节点阻抗矩阵的统一算法,该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物理概念清晰以及易于编程实现扫描计算等特点。EMTP仿真验证该文方法的准确性,并与 PSS/E计算支路短路电流直流分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11  基于色彩模型和纹理特征的输电线路绝缘子串航拍图像识别
    唐 波,覃 乔,黄 力
    2020, 35(4):13-19.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02
    [摘要](826) [HTML](0) [PDF 1.01 M](3493)
    摘要: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公司逐渐采用无人机(UAV)代替人工去巡视输电线路。提出一种对UAV拍摄到的输电线路绝缘子串航拍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首先,利用色彩模型中RGB各分量阈值和范围分割出目标和背景区域;然后,用数学形态学和不重叠窗口纹理特征的方法粗略标记目标区域;最后,生成最小外接水平矩形框,并对所有最小外接水平矩形框内的图案进行纹理特征识别,定位出绝缘子串航拍图像的最小水平矩形区域。该文用2幅图像进行算法验证,并与文献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文算法能更好地识别出绝缘子串位置。
    12  基于材料和电场分布的不同电缆缺陷的震荡波表征效果研究
    苑吉河,杨 阳,张 曦,黄华勇,汪先进,周 凯
    2020, 35(4):42-48.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06
    [摘要](811) [HTML](0) [PDF 1.43 M](3620)
    摘要:
    为理解振荡波电压法对电缆不同缺陷的测试结果,该文从电场角度分析振荡波对电缆界面和内部缺陷的表征效果。首先,在实验室搭建振荡波试验平台对人工制作的刀痕、外半导搭接不良2种缺陷进行局部放电测试;然后,通过起始放电电压(PDIV)与局部放电相位谱图(PRPD)初步分析振荡波对2种缺陷的激发特征;进而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2种缺陷进行三维电场仿真,以缺陷的不同尺寸表示现场缺陷的多样性,并从缺陷处的电场畸变情况解释2种缺陷的放电特征。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内部缺陷类的刀痕缺陷由于硅脂填充的影响难以被振荡波电压法检测出来,而界面缺陷类的外半导搭接不良缺陷具有较好的表征效果。
    13  同相供电系统中负载突变时的电流检测方法
    魏 睿,周力行,彭超敏,陈 浩,施灵卫,周路平
    2020, 35(4):147-153.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20
    [摘要](789) [HTML](0) [PDF 1.02 M](3003)
    摘要:
    在同相供电系统中负载突变时,传统检测方法在检测基波有功电流及无功电流时存在一个时间缓冲,这影响电网侧基波有功电流及无功电流的检测效果,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对负载侧的无功与谐波电流进行补偿。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Scott平衡变压器结合平衡变换装置的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工作模式。通过两相平衡变压器特有的供电方式分析两相电压与电流,采用两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对整个单相基波有功与无功电流信号进行功率检测。通过对整个单相电路的有功电流进行功率分解,得到在基波突变情况下的负序量,再结合基波稳定下的正序量,使其在负载突变时的动态检测性能明显提高。仿真与理论的综合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14  SVC和TCSC电磁暂态快速仿真新方法
    徐圣扬,毛晓明,麦立昀
    2020, 35(4):66-75.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09
    [摘要](776) [HTML](0) [PDF 1.60 M](3572)
    摘要:
    在传统电磁暂态仿真中,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CSC)的求解速度较慢。为克服这一不足,提出一种快速模拟SVC和TCSC电磁暂态过程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支路通、断状态不变时SVC和TCSC的状态方程不变这一特点,建立分时段不变状态方程;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将模型由非齐次转化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得到各工况下统一的表达式。然后,采用缩放平方法计算矩阵指数,得到模型的输出响应。最后,与传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15  一种关于静态电压稳定极限的工程改进计算方法
    赵 瑞,苑画舫,杨俊炜,张 岩,张文朝,常乾坤,董 楠
    2020, 35(4):181-182.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25
    [摘要](732) [HTML](0) [PDF 960.60 K](3092)
    摘要:
    基于视在功率推导的静态电压稳定极限解析表达式,给出判别静态电压稳定薄弱点的指标,并提出一种关于静态电压稳定极限的工程改进计算方法。工程中主要采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来计算静态电压稳定。该方法在稳定计算程序中模拟负荷增长,解决普通潮流算法中存在的静态电压稳定极限附近运行点潮流不易收敛造成的极限误判问题;在潮流计算程序中将区域内发电机PV节点修改为PQ节点,解决稳定计算程序由于计及发电机动态调节特性造成的无功出力超发问题。最后,以北京某分区电网为例,验证该计算方法的适应性。
    16  光伏发电系统MPPT算法的比较研究
    曹新春,王发强
    2024, 39(5):25-35.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4.05.003
    [摘要](716) [HTML](0) [PDF 2.31 M](489)
    摘要:
    针对光伏电池的非线性输出特性,为提高光伏电池的利用效率,需对其输出的最大功率进行实时跟踪。从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分析出发,在阐述MPPT控制原理的基础上,综述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算法,对跟踪速度、控制精度及将来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探讨。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算法以及同一算法不同参数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电压控制与直接占空比控制的不同。根据实验结果,对各种MPPT算法进行总结,包括跟踪时间、跟踪效率、电压波动等。建议工程应用中的合适场合,从而为光伏并网控制器中重要环节的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最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7  考虑热载荷能力的风火打捆外送电线路截面和火电容量联合优化
    张梦婕,叶 荣,林章岁,温步瀛
    2020, 35(4):91-98.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12
    [摘要](701) [HTML](0) [PDF 988.92 K](5442)
    摘要:
    风火打捆外送电可以用火电来平抑风电的波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是大规模消纳风电的重要途径, 所以风火打捆外送电线路和配套火电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外送电线路可输送的容量又与其截面和环境温度有关。考虑线路热载荷能力即考虑环境温度影响,提出风火打捆外送电线路截面和火电容量联合优化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送出风电及火电的收入、火电的总成本、线路投资成本和风电弃风成本对社会效益的影响。算例表明:该法与不考虑热载荷能力的方法相比能充分发挥线路的输电能力,增加社会效益。
    18  窃电行为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肖 宇,叶 志,黄 瑞,刘谋海,夏 睿,高云鹏
    2023, 38(4):1-14.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3.04.001
    [摘要](699) [HTML](0) [PDF 1.26 M](2432)
    摘要:
    电力系统中因窃电行为对电网公司造成的非技术损失一直是电网公司迫切解决的难题。伴随电网大量部署智能电表,利用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采集的用户侧数据开展窃电行为准确检测受到研究者和电网公司的普遍关注。首先,介绍用户窃电行为基本分类情况、评价指标与现有窃电检测数据集;然后,从基于电网状态分析、机器学习、博弈论以及硬件4个方面对现有窃电行为检测方法进行全方面整理、剖析与对比,总结出各方法基本思路和优缺点;最后,对当前窃电行为检测领域研究中存在的挑战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工作重点进行展望。
    19  SNOP优化配置的多维效用并合模型
    马 睿 顾 洁 彭虹桥
    2020, 35(1):75-82.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1.009
    [摘要](681) [HTML](0) [PDF 1.15 M](1071)
    摘要:
    智能软开关SNOP的优化配置需要考虑配电网运行效益及投资等多个优化指标,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因此在多维效用并合法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各个优化指标的内在特性及逻辑联系对SNOP的优化配置指标进行效用并合;随后以综合效用值最大为目标,建立SNOP优化配置的多维效用并合模型;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优化模型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多维效用并合法配置SNOP,能够以合理的SNOP安装容量实现系统有功损耗下降,改善系统电压水平及馈线负载平衡度,并能够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消纳率,实现配电网综合优化运行。
    20  锁相环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输入导纳的影响分析
    李培法,唐 欣,王 文,李 田
    2020, 35(4):20-26. DOI: 10.19781/j.issn.16739140.2020.04.003
    [摘要](664) [HTML](0) [PDF 1.10 M](4212)
    摘要:
    换流站阻抗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然而模型越精确其阶数也越高,从而增大分析的复杂度。为分析锁相环对换流站阻抗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d-q坐标下考虑和不考虑锁相环2种情况下换流站交流侧导纳矩阵,进而建立静止坐标下换流站的同序和镜像导纳,通过对比考虑和不考虑锁相环的输入导纳,得出锁相环对输入导纳值影响与锁相环传函的截止频率直接相关的结论。最后,在PSCAD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利用信号注入法获得换流站的同序和镜像导纳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当期目录


    年第40卷第2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